采購自動化帶來的更快、更多、更便宜
??摘自《供應鏈的三道防線:需求預測、庫存計劃、供應鏈執(zhí)行》,劉寶紅、趙玲著。
APCQ是一個美國機構,專注企業(yè)標桿研究、最佳實踐和流程、績效改進,以及知識管理[1]。這個機構做過一系列采購自動化的標桿研究,對比優(yōu)異企業(yè)與滯后企業(yè)的表現(xiàn),現(xiàn)總結如下,供企業(yè)在推動電子商務、采購自動化方面參考。
就訂單下達周期而言(從需求確定到訂單做好給供應商),優(yōu)異的企業(yè)組平均只需要5個小時,意味著大多情況下,一個工作日即可;滯后的企業(yè)組平均需要15個小時,意味著兩個工作日。自動化在這里扮演關鍵角色,讓員工把寶貴的時間節(jié)省下來,投入高附加值的活動。
圖1:下達一張訂單的平均周期
資料來源:Cycle Time in Hours to Placea Purchase Order: Faster, Faster, Faster,www.mypurchasingcenter.com
就處理訂單的數(shù)量而言,在優(yōu)異的企業(yè)組,一個全職員工(每年)可處理2160張訂單;在滯后的企業(yè)組,這一數(shù)據(jù)是362張,只及前者的六分之一。采購職能的標準化、電子采購系統(tǒng)都是效率提升的驅動因素,這也是為什么要自動化訂單處理了。
圖2:每個全職員工每年平均處理的訂單數(shù)
資料來源:Purchase Orders Processed perProcurement Employee: Put Your POs on Auto,www.mypurchasingcenter.com
我們再看看采購成本。這里的采購成本是對于每1000美元的開支,從確定需求到款項支付,要花在整個采購周期的費用,比如人工成本、信息系統(tǒng)成本等。用通俗但有點拗口的話講,就是要花多少錢來花錢。在優(yōu)異的企業(yè)組,這一數(shù)字平均是5.31美元,也就是說采購職能的成本占0.53%;而在滯后的企業(yè)組,這一數(shù)據(jù)高達28.09(2.8%),是前者的5倍還不止。
圖3:每千元的平均采購成本
資料來源:Procurement Benchmarks ShowWide Variation between Top and Bottom Performers,http://www.scdigest.com
自動化對成本的影響顯著。對實現(xiàn)了采購自動化的企業(yè),平均每34.5人就可以應對10億美金的開支;而在沒有自動化的企業(yè),這一數(shù)字是74.6人,單人采購額不到前者的一半。折合成人民幣,就是在采購自動化的企業(yè),平均每人能管理近2億元的開支;而在沒有自動化的企業(yè),平均每人只能管理1億不到的開支。當然,這些統(tǒng)計主要是針對北美企業(yè)的,對于本土企業(yè),還沒看到類似的統(tǒng)計。
那么,采購自動化究竟是什么東西?APQC也調(diào)查了眾多的企業(yè),針對直接和間接采購總結如下,供大家參考??吹贸?,在某些需求上,比如庫存的可視性,直接采購與間接采購有顯著的差異;但在絕大多數(shù)需求上,電子采購系統(tǒng)要求跟采購對象沒有顯著關系。
表:采購自動化的功能
資料來源:Procurement Benchmarks ShowWide Variation between Top and Bottom Performers,http://www.scdigest.com
以下是培訓信息,不感興趣者可略過。
-----------------
圍繞我的四本暢銷書,我設計了三門精品課程,2020年3月份(第287期到292期國內(nèi)培訓)正在報名。
1、需求預測+需求管理:供應鏈的第一道防線
上海,3月13日;深圳,3月20日
需求預測的目標是“盡量作準、盡快糾偏”。這需要解決三個問題:其一,需求預測怎么做,才能做出一個“準確度最高的錯誤的預測”,爭取首發(fā)命準?其二,需求預測由誰做,才能有效對接銷售和運營,“從數(shù)據(jù)開始,由判斷結束”,提高預測準確度?其三,預測錯了,如何建立滾動計劃機制,盡早發(fā)現(xiàn),盡快糾偏和補救?
2、庫存計劃+庫存控制:供應鏈的第二道防線
上海,3月14日;深圳,3月21日
需求預測錯了,需要設立安全庫存來應對。這個培訓的重點是科學、合理地設置庫存水位,把合適的庫存放在合適的地方,提高客戶服務水平,同時控制庫存和運營成本。我們也會詳細探討庫存控制。其一,庫存是天使也是魔鬼,多少算合適?其二,庫存計劃是個技術活,究竟怎么做?其三,如何消除信息不對稱,拿信息換庫存?
3、供應鏈與供應商管理:一個實踐者的角度
上海,3月15日;深圳,3月22日
供應鏈的目標是全局優(yōu)化,為什么局部優(yōu)化盛行?供應商是供應鏈的主力軍,為什么對供應商要“有選擇,有管理;誰選擇,誰管理”?該培訓著眼供應鏈的全局觀,推動跨職能協(xié)作,以優(yōu)化設計,降低成本;選好、管好供應商,有效管控供應鏈風險,并系統(tǒng)改善供應鏈績效。這也包括客戶指定的供應商,以及關鍵的下級供應商管理。